光纤光栅为什么会发热
我们知道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中有一类failure是光栅烧损。为了减少这种情况,一般光栅器件厂家在生产检测时是通过使用高功率的Pump光进行通光检测的。检测办法也很简单,主要是看高功率通光之后光纤栅区的温度,只要其数值低于规定的上限即可。有些同学能疑惑,作为传输光纤的部分,光纤光栅的本质是光纤纤芯中周期性的折射率调制。但仅是折射率不同而已,并不像增益光纤那样内部有稀土离子对泵浦光进行吸收,为什么也会有热量产生呢?
下面尝试来定性分析一下,对错与否供大家讨论:
首先,我们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确实观察到了热量的产生,且随着功率的提升有一定的线性关系。既然有热量产生,中学物理告诉我们这里必然存在着能量转化:部分传输的光能转化成了光纤的内能(热能),而光纤内能是由组成它的分子能量(势能+动能)组成的。这就好理解了,我们大胆推测一下:由于光子与光纤中物质的相互作用产生了能量转化。
那我们再讨论一下为什么光子会和光纤物质产生相互作用?由于光子有粒子的特性,它在传输的过程中难免会和光纤中的微粒产生碰撞(散射),尤其是与布拉格波长不完全匹配的光。又是初中物理告诉我们:散射可分为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:
弹性散射只改变光子方向不改变能量->如瑞利散射,此散射不改变光子的波长,不直接产生能量损耗。但是虽然光子能量没有发生变化,但由于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,部分会从纤芯中溢出到包层甚至外部的涂覆层(包层模、辐射模)。涂覆层通常是丙烯酸酯、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,这些材料对光纤激光器的工作波长(如 1064nm, 1080nm)有很强的吸收。因此最终也会产生热量。
非弹性散射既改变光子方向也改变能量->如拉曼散射、布里渊散射,这类散射会改变光子的波长(光谱上产生新的波长)。一般光子损失了能量波长会往长波方向漂移,损失的这部分能量直接转移给光纤物质(产生声子/分子振动),这部分能量最终也产生热能。
另外这里也大胆猜测一下:包层(石英)本身对工作波长的吸收虽然很低,但由于可能存在的杂质(如Fe²⁺, Cu²⁺, OH⁻)或其它缺陷等并非绝对为零,长时间高功率下也会有贡献。
再说纤芯部分,由于光栅的栅区本身就是因激光刻蚀产生的周期性折射率调制,因而在激光写入的过程中可能引入缺陷和应力,这些局部的缺陷也可能吸收光子的能量进而转化为晶格的振动(热能)。
本文内容转载自,公众号“Laser R&D”《光纤光栅为什么会发热》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用于学习、交流用途。如涉及版权问题或侵权内容,请及时联系我们(手机|微信:13697356016),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。
